肝炎防治簡介
肝炎一般用來形容肝臟的發炎情形,有許多不同的導因,除藥物、酒精等引起之肝炎外,還有大眾熟知由病毒侵入所致的病毒性炎,目前已分離出六種肝炎病毒-A型肝炎病毒、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D型肝炎病毒、E型肝炎病毒、G型肝炎病毒、僅以大眾較熟悉的三種介紹。
一.常見三種病毒性肝炎:
1.A型肝炎:
A型肝炎病毒多分佈在已受污染的食物及飲水中,特別是海產類食物。
病患通常經由食入污染的食物及飲水而感染,並於受感染後2-6週發生疾
病。A型肝炎易發生在衛生習慣較差的地方,大多數病人會在2週內痊癒。
預防方法:注意個人衛生,維持環境衛生及衛生政策的推行。
2.B型肝炎:
約75天以上潛伏期,經由接觸B型肝炎病人的體液及血液製品而染病。
通常可從下列方式傳染:
(1).輸入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血液製品。
(2).感染B型肝炎的母親於生產及哺乳時傳染給嬰兒。
(3).被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銳利物品扎傷。
(4).與他人共用針頭及空針。
(5).性行為時未使用保險套。
除以上所述,如接觸病患未受血液污染的的尿液、唾液、眼淚、汗液、痰
液及嘔吐物等,則不必過分擔心,因這些體液造成感染B型肝炎的機會很
小。
3.C型肝炎:
通常由輸入污染的血液而感染,潛伏期約50天。
二.肝炎患者之症狀及診斷:
1.一般帶原者未發病時多無症狀,須經驗血才能確定。
2.發病患者會有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及嘔吐等症狀。
3.較嚴重者會有黃疸、身體皮膚及眼白處呈黃色並且有茶褐色尿液症狀出
現。
4.驗血診斷檢查所代表之意義:
(1).A型肝炎:
急性A型肝炎,M型免疫球蛋白呈陽性反應【 Anti-HAV IgM(+) 】。
感染過A型肝炎,A型肝炎抗體呈陽性反應【 Anti-HAV IgG(+) 】。
(2).B型肝炎:
1. 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 HBsAg(+) 】。
M型免疫球蛋白呈陽性反應【 Anti-HBc IgM(+) 】。
以上表示急性B型肝炎。
2. 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 HBsAg(-) 】。
B型肝炎表面抗原抗體呈陽性反應【 Anti-HBs(+) 】。
以上表示已感染過B型肝炎,具有抵抗力。
3. 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 HBsAg(+) 】。
B型肝炎e抗原呈陽性反應【 HBeAg(+) 】。
以上表示具有高度傳染力。
4. B型肝炎e抗原呈陽性反應【 HBeAg(+) 】若持續存在,會轉變成
慢性活動性肝炎的機會較大。
5.若HBsAg(+)持續超過六個月,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慢性B型肝炎。
(3).C型肝炎:
C型肝炎抗原抗體呈陽性反應【 Anti-HCV(+) 】表示已經感染C型肝
炎,但無法得知是現在感染還是先前已受到感染。
若Anti-HCV(+)持續超過六個月,為C型肝炎帶原者或慢性C型肝炎。
三.肝炎需注意之事項:
1.有臨床症狀出現時,儘快請醫生診治,切勿擅自亂服藥物,以免增加肝臟
負擔。
2.嚴格禁止喝酒及戒煙,選擇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幫助肝
臟組織修復。
3.充份休息,避免過度勞動,可以正常工作、上班、上學。
4.遵照醫師的吩咐定期檢查及治療。
5.盥洗用具應和家人分開使用,不用別人的毛巾、牙刷、刮鬍刀。
6.避免不必要的打針和輸血,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
7.懷孕時要驗血,以確定是否帶有B型肝炎病毒。
8.確定自己帶有B型、C型肝炎病毒就不應該捐血,以免傳染別人。
9.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習慣:
(1).飯前便後用肥皂洗淨雙手。
(2).不吃路邊飲食攤販的食物。
(3).避免和他人共用餐具,採公筷及分食的方法用餐。
(4).絕對避免把食物放入口中嚼碎後,再餵給孩子吃。
10.新生兒於第一週、第一個月及滿六個月時,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若母
親為e抗原陽性之B型肝炎帶原者,除需按照上述時間接受疫苗注射外,
務必於出生24小時內接受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
11.75年7月份以後出生之嬰兒,可以完全免費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其他年
齡之人口應先抽血檢查,如尚未感染B型肝炎病毒者,則可接受B型肝炎
疫苗預防注射。
12.尚無C型肝炎疫苗可用。
13.慢性B型或C型肝炎患者,應每半年抽血檢驗肝功能及每年行超音波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