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雄長庚 陳肇隆院長專訪

 

  在台灣,談起肝臟移植手術,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可是大多數患者心中的第一人選,說起他換肝手術上的成就,儼然就是一部台灣肝臟移植的發展史,這位從高醫畢業後即加入長庚團隊、有「台灣肝臟移植第一刀」美譽的「名醫」,打 從住院 醫師、總醫師乃至主治醫師、外科部主任至高雄長庚醫院院長,完整的臨床、研究以及行政資歷,全都在長庚體系內養成的。
  早在一九八四年,陳肇隆於林口長庚醫院任職期間,就完成我國首例肝臟移植手術,這也是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截至今天,由其完成的肝臟移植手術,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一直保持全球存活率最高的成績。
  談起與長庚的結緣,陳肇隆說,民國六十五年那年,他從高雄醫學院畢業後即進入長庚醫院任職;畢業那時才六、七月,長庚當時仍在籌備,雖然醫院要到 十二月一日 才開幕,但他 七月一日 就簽約到長庚報到了。
  為什麼選擇「籌備中」的長庚?陳肇隆說,那時台灣醫學畢業生出路很窄,沒像今天有這麼麼多的選擇,在那個年代,住院醫師沒幾個大醫院可以找,而且招的名額都不多,當時快畢業了,看到報紙有一個啟示(這個影響陳肇隆從此留在長庚的小小分類廣告,陳肇隆到今天都還留著),那是長庚醫院籌備處登的廣告,上面寫的受理人是張錦文;「我那時看到這啟示非常興奮,三、四月就前來考試,後來考上了, 七月一日 完成簽約、報到」。
 「 十二月一日 才開幕,但已經簽了約,就不能到別的地方工作,雖然醫院還還沒開始運作,但簽約以後我就到台北了。當時長庚幫我們這批『新生』在台北中崙市場旁邊租了一個公寓,而且,既然簽了約,醫院也要給薪。問題是沒工作可做,而依當時R1的薪水來說,月薪為一萬零五百元,長庚當時還是有付薪水,但因沒事做,所以只能拿一半」。
  完全沒做事就乾領薪?「也不是,那時我每天去看台北門診中心的興建工程;因為我對建築也有興趣,所以那個時候我印象很深,我那時跟著工程進度一路跑,蓋好一樓就爬到那一樓去看,所以那棟樓如何蓋、怎麼蓋,我都很清楚」。
  陳肇隆到長庚報到當時,只知道新醫院的副院長是張錦文,「來考來報到時都不知院長是誰,可以想見我是長庚籌備時很早就報到的一員;直到醫院快開幕時,醫院才確定是 羅慧夫 醫師來擔任院長」;十一月底、醫院即將開幕前,醫院仍未完全蓋好,「當時包括院長和我們這些醫師,大家都一起捲起袖子,擦窗的擦窗、打掃的打掃,每個人都懷著非常高興的心情參與最後的準備工作, 十二月一日 ,醫院就這樣開始了」。
  六十五年十二月一日台北長庚開張後,第一任外科主任是張昭雄,當年外科醫師的訓練相當嚴格,「張昭雄的訓練更是嚴格到接近魔鬼訓練,他強調要打下非常扎實的基礎。所以那時在台北我們每天有晨報,每天七點開始,而每周一更是所謂的『魔鬼課程』;主任會拿美國外科學院做的題目要我們去查很多資料、翻很多書,不然無法解答。就因為每周一有這『節目』,所以每個禮拜天大家都聚在一起研讀,畢竟一個人不可能很多書都念,必須你念這本我念這本,以互通有無方式大家協助。這段日子很苦,但很充實」。
  剛開始時,外科工作什麼都包,有點像打雜一樣,那時外科R1只有六位,六位就兼intern R2則有兩位,這兩位就兼CR;而那時所有基本的打雜工都是R1在做。當時所有外科系的工外科全包了,所以像是ENT、眼科等刀都由我們負責,像眼科那時沒住院醫師,所以也要當時才R1的陳肇隆去拉勾,「每周上班從一到六都要去拉勾」。
  「比起現在的外科醫師,那時的外科養成真的很辛苦。當時值班是every other day,負責急診到病房到ICU的工作,當時值班就沒有睡覺,至於寫病歷、為病人換藥則都是不值班那個晚上要做的事;那時隔一個禮拜會有一個禮拜天可以在查完房後的下午出來看看太陽,那個時候可以這樣就很高興了。我記得那時長庚對面中泰賓館旁邊有一個小巷子內有個川菜餐廳,那時大伙到這吃小炒、吃碗牛肉麵,就當是最大的享受;當時的日子真的非常充實」。
  R3的時候,當時是台灣第一位站上國際舞台的外科醫師 林天佑 教授、亦即張昭雄主 任的 老師要出一本外科教科書,但碰到沒人幫他畫插畫的問題,「張主任推薦我給 林 教授;那時我才R3就碰此大事,當然就幫他畫。但我從未受過任何科班訓練,只能土法練鋼去描,而 林 教授又要求精準,所以不值班的晚上再加了這項任務,經常都得畫到天亮。這是苦差事,但能與大帥做事,很榮幸。」
  為了做好這份差事,陳肇隆開始肝臟解剖學仔細研究(目前仍保留當年幫林天佑繪製的那些圖);也因此因緣際會,引發陳肇隆對肝臟外科領域的興趣;後來陳肇隆被分配到小兒外科服務,在長庚訓練完後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進修;出國進修時因緣際會,後赴美進修,自此承習肝臟移植鼻祖匹茲堡大學教授史塔哲的真傳,返國後開始推動肝臟移植手術。
  一九八三年十月回到台灣的陳肇隆,認為台灣很需要在肝臟移植方面有所發展,但回來當時一切都得從頭,畢竟台灣肝臟移植很多地方還未做到如匹茲堡那裡的環境,這當中除了醫師的技術經驗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抗排斥藥物的臨床運用,於是陳肇隆單槍匹馬到瑞士當時名為「山得士」的藥廠溝通購買抗排斥藥,拿到第一批(這也是全亞洲地區第一個拿到抗排斥藥運用到肝臟移植者)藥物後,還有很多事要克服,例如當時很多東西都沒有,像器官保存液就得自己調配;而長庚那時的團隊不像台大、高醫般有一整個team,為了組一個team,陳肇隆弄了一個讀書會,要大家一起讀書、一起討論,這讀書會不只對知識學術的討論,還加入外科重要的臨床演練課程;接著還得克服那個時空的動物實驗工作,例如動物來源、時間運用等。所以讀書會成員想辦法跟家畜中心找野狗實驗、想辦法在幾乎沒有空餘時間的長庚臨床工作撥出時間進行實驗,就這樣,大部分的禮拜六都睡在動物實驗室的陳肇隆,一步步克服並完成肝臟移植手術的前置工作。
  一九八三年底回來仍待在小兒外科的陳肇隆,那時辦公室在台北門診中心七樓,為了完成相關實驗,他在辦公室裡放一個睡袋,每天忙到兩、三點直接到辦公室休息,第二天早上有會議時都有人來敲門,所以不怕隔天起不來;這種日子一直熬了下來,在八四年三月,終於有機會進行移植病例,那是一個威爾森氏病人,且處於肝昏迷的最危急狀況,「當時能有的(移植)病例一定是危急的病例,畢竟器官移植未證實一些成績出來,一定是最危急、最不好的病人、沒其他任何選擇的病人才有可能接受此術;那時病人出現休克、出血情形,由加護病房送入開刀房,開刀房內的病人有受肝者還有捐肝者,手術歷經二十七小時完成;後來病人出現一些膽道方面的問題,但後來都克服了;而在這段克服過程中,長達兩、三個月的時間,陳肇隆都留在醫院不敢出門,終於宣布完成我國首例肝臟移植手術,而這也是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
  陳肇隆在長庚系統總是有醫院要開張時就前去報到的首批人員;台北長庚一開始籌備就報到、林口長庚也是開幕第一個月就被派去林口,那時他才R4,那時林口仍屬荒郊,而當時林口是整形外科先搬去,而這科的病患來源最穩,但醫院要開,急診也一定要開才行,於是當時帶一個inten和一個R1去帶一個外科急診,但急診沒什麼病人 ,前幾個月甚至沒事可,後來才逐漸愈來愈忙; 接著基隆要開始時,當時擔任院長的張昭雄前來找陳肇隆,希望他去基隆去當第一任的外科主任,33歲完成第一個肝臟移植時,陳肇隆是單槍匹馬進行的,他深感此非長久之計,必需要有一個固定的團隊才對,而且若無一個行政團隊,全靠一個年輕醫師並不容易,於是在一九八五年四月接下基隆長庚外科主任,當時的他也是台灣最年輕的外科主任。
  到了基隆,又是一切從頭,加上設備相當不夠,於是「老方法」再度派上,陳肇隆從讀書會開始,以念書方式讓大家對肝臟移植產生興趣,在基隆的七年,陳肇隆讓基隆成為亞洲最好的肝臟移植中心,甚至當時在全亞洲都算是最好的肝臟移植中心,然而以基隆的設備實在不夠條件做肝臟移植,例如病人服用抗排拆藥的血中檢測仍得送林口,血管攝影也要送病人到林口,而肝臟移植工作應該是一個火車頭,必須要有相關科系的配合和支援,必須成功帶動其他科的升級如麻醉科等,這在一個區域醫院的格局上實在難帶動、發揮火車頭角色,因而陳肇隆決定放棄行政職務,自己要求要離開基隆,且未要求任何職務,改到高雄長庚服務,並從陽春主治醫師做起,這時陳肇隆繼續用「以書會友」方式,每周安排大家念書、念跟肝臟移植有關的書。那時的陳肇隆在國際上已經因為肝臟移植小有知名度,經常有國內外醫學會會找他去,好處是他可以安排演講者,且可安排他自己知道念書比較有心得的人去參加醫學會,就在這樣的過程加上臨床經驗下,逐漸培養出幾個相關肝臟移植團隊人才,如放射、麻醉、病理、腎臟感染症等領域。自此造就陳肇隆移植團隊創下全球最高的肝臟移植存活率;「這一路走來的闖出的種種成績,無庸置疑,最大的支持者,就是王永慶董事長;董事長他的原則就是『只要講求上進、做有意義的事』永遠會不遺餘力的支持;尤其剛開始我只是一個年輕醫師,不會有很多機會,當然需要有一些支援,其中張院長的支持是關鍵,但自己也要想辦法克服很多問題;長久待在長庚體系,我深深體認到董事長一直是『只要知道我們有什麼困難,他一定是全力支持與協助』。

資料來源: 長庚醫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ven2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